对诈骗行为的防范措施

作者:    来源:     发布日期:2012-11-12    浏览次数:

一、防骗常识假的真不了,无论骗子手法怎么狡猾,只要保持一份谨慎的心理,仔细听其言、观其行,是可以揭穿骗子的假面具的,具体说来,可以从骗子的身份、语言、行为三方面去识别:

1.善于揭开骗子的身份伪装。骗子为了行骗,且行骗后为了不被抓获,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份进行伪装,子乌虚有地编造出他所需要的各种身份。骗子伪装身份好走两个极端,要么将自己伪装成有权或有钱,或者能给你带来经济利益的那种令你十分羡慕的人,要么就伪装成十分可怜、急需帮助的那种令你十分同情的人。这就要求同学们在与他人的日常交往特别是经济交往过程中,要认真审查、验证对方的身份是否真实。你可以问对方一些具体问题,看他是否能流利地回答;也可以让对方拿出相关性的证件、证明来证实身份,当然对这种证件、证明本身要细细查看,因为很多骗子拿出的证件、证明都是假的;或者可以打电话到他自报的单位去证实。此时就可以揭穿骗子的真面目。

2.善于识别骗子反常和不合常理的言行。骗子在骗到钱之前的所有言行,可能全部都是胡编乱造的,至少其中有一部分是瞎编的。骗子在“演戏”过程中,会不经意地表现出一些反常或不合常理的言行,同学们如果善于把握,就可以识破其假面目。

诈骗案中还有比较典型的是“语言”反常。骗子动不动就向你许下很动听的诺言,许诺让你得到名、利或者其他你想得到的各方面的好处,你就会心花怒放,丧失了防范之心,对骗子言听计从。二、“内因预防”

诈骗案的预防有两个部分,一个是“内因预防”,就是知己;另一个是“外因预防”,就是知彼。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”关于“内因预防”有下面几个原则和要点:

1.等几天原则。凡涉及到的经济活动都不要急于表态,钱的数目越大,留给自己考虑的时间就应该相应地越多、等待的时间就应越长。在等待中可以使自己的头脑清醒,有时间作调查研究和深层次的考虑。如果对方迫不急待,就很可能有诈。等待有“拖延决定”、“拖延支付”两个方面。这都是有效保护自己的措施。

2.不懂不碰原则。凡是自己不懂、不熟悉的事物,采取不碰原则。如骗子用金元宝进行诈骗,如果你能够识别黄金的真假,你就不会受骗,但这毕竟只有少数人能行,大多数人无法识别,识别一些自己并不是日常真正需要的物品,在这种需要很强专业性的情况下,就坚决不碰。

3.不贪便宜原则。天上掉馅饼的事往往是圈套,遇到这种“好事”或者“好人”,千万要当心,要经得起诱惑,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问问自己:凭什么我可以得到?人家可以轻易得到吗?我得到后要付出什么代价?有得必有失,要当心失去的会不会更多。记住:天上不会无端掉下馅饼来,当心有诈。4.不理睬原则。骗子一开始都是试探性的,对你不了解,等你开口说话后,他就会慢慢地从你的口中找出你的弱点,话说得越多,自己的弱点就可能暴露得越多,然后骗子就利用你的弱点实施诈骗。不说话,赶快离开,骗子摸不着头脑,诈骗就不可能得逞。因而不理睬、不说话是保护自己的一种强有力的方法。

5.不轻信他人和书面确证原则。像第二节中所介绍的几种骗术,究其原因,都是大学生轻信他人的结果。要做到不轻信他人,凡事提高警惕,有一点常识须明白,如果有人找你做什么,特别是比较违反常理的事,首先让他证实身份,而且要当面、使用书面的证明证实,不能使用电话等口头方式,否则不能相信。例如第二节中所述的第6种骗术,如果是公安机关调查刑事案件,要求你配合的话,一般来说,会首先通过学校保卫部门找到你,出示他们的证件后才开始调查,而不是一个电话就可以展开调查的。

三、 “外因预防”

1.价格表原则。任何东西都有它的一个比较确定的价格。如果有人上门兜售商品,他会给这个商品开一个价,除非你已有十分确定的把握,否则,你可以到商店打听一下同类商品的价格,再做决定,这样就不容易上当受骗。

2.一条线查到底原则。面对陌生人的某一身份,除非你确实知道,否则应仔细考查对方,抓住一个问题,一问到底。如在哪里工作?哪个部门?具体担任什么职务?有多少人共事?单位的地址电话?然后打个电话到他的单位里问问有无这个人,当然不能光问有没有,还要查一下他的底,如性别、年龄、特征等细节。若是有假,应该可以查出来了。

3.请专家帮助原则。在任何经济活动中,都有专家。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,要请教专家,不能仅凭自己的判断,这样可以防止骗子利用你的无知或没经验而行骗。如2000年12月9日某高校保卫处抓获骗子韩某某一案中,被骗女生自己未意识到受骗,只是因为要去借别人钱再借给骗子而发愁,她的要好同学看她愁眉苦脸的样子,便问她出了什么事,该女生就讲了李某(真名叫韩某某)提出借钱的经过。她的同学提出会不会遇到了骗子,让她请教一下老师。该女生打电话后,老师认为很可能是遇到了骗子,要她赶快向学校保卫处报案。报案后,保卫处的老师与骗子斗智斗勇,最后将骗子韩某某成功抓获。如果该女生当时不请教老师,很可能是在骗子拿到钱溜走后才知道受骗,也就不可能及时报案,保卫部门恐怕也不可能抓获骗子了。

4.与组织联系原则。学生在遇到一些不能很好地解决或者不应当由个人来解决的问题,应当及时与学校等组织取得联系,听取学校老师的意见或者交由他们处理。可以联系的组织除了所在的学校外,可以是校团委、保卫处,可以是公安机关或者新闻媒体。如冒充北大学生的诈骗案中,四个“学生”身无分文回不了家,这时同学们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与学校组织联系,由校方出面与北大联系再作处理,或者请新闻媒体予以帮助,如果这样的话,几个骗子肯定马上逃之夭夭,不敢再来行骗。

5.交友有选择,把握好交往的分寸。大学生在交往中,要交好的朋友,要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,这种关系要建立在高尚的、有良好道德情操的基础上。切忌凭“哥们义气”、“江湖义气”结交一些酒肉朋友。对那种“来无影、去无踪”、无固定工作的朋友,要少结交;这些朋友多半是劣迹斑斑的社会小混混,可能是偷、骗、敲诈,样样俱全,要十分当心。而且在朋友交往过程中,要特别注意把握分寸。对于初次见面的朋友,要学会“听其言、观其行”,头脑冷静,不要轻易向对方交底;当涉及到有关利益时,要理智地分析,三思而后行,切不可轻信而贸然行事,否则可能后悔不已。